开云手机平台 全球光伏品牌百强:中国占据90席,华为第七,榜首年入1290亿元

  新闻资讯     |      2024-05-11 18:53

我国已形成从上游原材料(工业硅、高纯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向中游光伏制造(电池/组件、逆变器、光伏辅助材料、光伏生产设备)的转变,进而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包括下游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

去年云开·体育appkaiyun,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达到288.7GW,同比增长58.8%,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 多晶硅产量81.1万吨,连续12年位居第一。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87.41GW,同比增长59%,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92.61GW,同比增长28.07%,连续八年领先全国。

光伏发电排名国内企业有哪些_十大光伏发电企业_国内光伏发电企业排名

我国各主要环节涌现出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 根据《2023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排行榜》,共有90家中国企业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近70家是“跨境”企业,涵盖通信、房地产、互联网、玩具、纺织、养殖等领域。其余10家企业中有6家来自美国云开·体育appkaiyun,各有1家企业。来自加拿大、德国、韩国和意大利。

去年百强企业营业总收入超过1.64万亿元,净利润超过18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97%和105%; 研发投入663亿元,其中前20名占比63%。 该榜单以出货量、营收、科研、影响力、服务五项一级指标和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产品质量、社会责任等十项二级指标为具体评分标准,满分1000分。

十大光伏发电企业_国内光伏发电企业排名_光伏发电排名国内企业有哪些

积分值超过500分的品牌有12个。 TCL中环、华为、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大全能源、晶澳科技、阳光电源排名第6至第12位。 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可以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其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 “逆变器双雄”——华为、阳光电源上榜,也占据全球光伏品牌价值(逆变器)20强榜单前两名。

华为早在2011年就进入这一领域,在IGBT模块(逆变器关键部件)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低压驱动技术来控制大功率、高速开关,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能耗。成本。 已逐步成长为全球光伏逆变器领军企业。 转换器市场的领导者。 去年,华为数字能源(包括站点能源、数据中心能源、智能光伏、车载电源、模组电源五大业务)营收达508亿元,首次超过快速增长的华为云。

20年前,阳光电源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打破了SMA、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国际巨头的垄断。 截至去年底,全球市场逆变设备累计装机量超过340GW,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公司实现营收402.57亿元、净利润35.93亿元开云官方app下载站,同比分别增长66.79%、127.04%。 全球首台35kV中压直挂式光伏逆变器研发成功。 引领全新300kW+组串技术的SG320HX与传统模块化逆变器1+X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各种场景。

光伏发电排名国内企业有哪些_十大光伏发电企业_国内光伏发电企业排名

协鑫集团排名第五,品牌价值为836.69分。 集团已形成最完整、知识产权最多的光伏一体化产业链。 旗下协鑫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高效光伏材料研发和制造商; 协鑫集成提供光伏高效电池、差异化组件、电站EPC、储能等产品。 提供能源系统集成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站式服务; 协鑫新能源负责光伏电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特变电工以928.51分排名第四。 该公司前身是新疆昌吉市县属街道企业特种变压器厂。 经过30年的发展kaiyun开云官方网站,已成为全球输变电行业和新能源行业的领跑者。 去年,多晶硅实现销量10.67万吨,风能、光伏建设项目竣工及确认收入装机容量约2.3GW。

光伏发电排名国内企业有哪些_十大光伏发电企业_国内光伏发电企业排名

通威和正泰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前者已经建立了从上游多晶硅生产、中游电池片生产、到下游“渔光一体化”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 去年高纯晶硅销量25.68万吨。 光伏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62%至1098.26亿元。 毛利率达到47.09%,同比提升7.29个百分点。

后者是中国最早进入光伏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 2006年开始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旗下子公司正泰新能源专注于光伏电池组件制造,是行业内最早实现n型TOPCon组件量产的企业之一; 正泰新能源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电站投资建设领域的企业之一。 工商业分布式市场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凭借多年的稳健经营和可靠的性能,隆基以956.1分的品牌价值继续排名第一。 还在全球光伏品牌价值20强(组件)中排名第一,在全球光伏品牌20强(硅材料/硅片)中排名第二。 去年组件出货量46.76GW,同比增长21%,实现“三连冠”; 硅片出货量85.06GW,连续9年位居全球单晶硅片出货量第一。 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289.98亿元、净利润148.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03%、63.02%。